該帖子同步發自:(按影隨行的博客 訪問該博客) 無論生活還是職場,善于點到為止的人,都是有分寸感的人,都是有高級智慧的人,這些人身上蘊藏的能量,不容小覷。
做人有分寸是一種修養,一個有分寸的人,非常受人歡迎和信任,給人一種非?孔V的感覺。無論是職場還是創業,做人做事有分寸,在起點上就比別人具備了很大的優勢。
這是一種很難掌握的修養,不是靠看幾本書,也不是聽幾席話就能修煉出來的,這是以個人的情商和智商為基礎,在長期的觀察和實踐中慢慢養成的。不可否認的是,情商可以培養,關鍵是你要仔細觀察、認真思考。
三毛曾說:“朋友再親密,分寸不可失;自以為熟,結果反而易生隔離”,在生活中,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沒有分寸感的人和事。明明還不熟悉,卻偏偏開一些敏感的玩笑;明明別人都已經不高興了,還老是揭別人的傷疤;明明這件事情都已經研究決定了,卻還總是無休止地發表反對意見。
分寸感和換位思考是對應的,一個善于換位思考的人,往往是一個有分寸感的人。所謂換位思考,一方面是指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、想得失;另一方面是站在對手的角度想問題,把風險預判到位。
在職場中打拼,一定要注意分寸感,一定要學會點到為止,善于做雪中送炭、錦上添花的人,千萬不要干火上澆油的事,一句話壞了一件大事的情況,不勝枚舉。
01
有理別得寸進尺
有句名言叫“有理不在聲高”,很多時候,與別人、與同事、與領導發生一些爭執,當別人承認你的做法是對的時候,就別再咄咄逼人的不依不饒了,尤其是公事方面,工作爭執極其容易轉變成個人矛盾,越過那一點點分寸,就有可能得罪了同事和領導,非常敏感、非常致命。
比如說,事實證明你是對的,明顯領導和同事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低頭了,你就應該謙虛地說“我看得也不全面,主要還是大家努力的功勞”等這一類的話,給別人一個臺階下。如果這時候你故意表達一些諸如“早就告訴過你們,都不信,不知道想啥呢”之類的話,那么沒得說,你肯定會因為公事得罪人了。
因為公事或者說工作得罪人,是最傻的一種行為,沒有之一,把維護單位的利益轉化為別人對你的惡意,沒有任何一點好處,你不信,你這樣做,對著你的刀子就會越來越多。未來某一天,一旦你犯錯了,那么這些惡意就足以殺死你。
所以,有理的時候,點到為止,不要得寸進尺。
02
不要去教化別人
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,一味地想要拿自己的思維去教育別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,是非常愚蠢的行為。網上說油膩的中年人有個特征就是愛說教,這種說教恰恰就是沒有分寸感的表現,不懂得點到為止的表現。
我曾經參加過一個飯局,是一個朋友找一個小領導辦事,我去作陪的。飯局從7點開始整整到12點,服務員都下班了才結束,這位小領導說教了整整5個小時,從做人做事一直說到國家大事,期間不允許任何人不同意自己的觀點,一開始大家都還陪著笑臉,最后每個人都面無表情。
最終飯店老板出面,這位小領導才意猶未盡地結束說教,以一種俯瞰眾生的態度總結了幾句,每個人都是逃也似離開飯店,感覺長長出了一口氣。我當時就和朋友說,我覺得你這件事辦不成,不信你看著,最終,果然沒有辦成。
每個人成長經歷都不一樣,每個人的性格觀點,看人看事的角度也都不一樣,非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是特別不禮貌,也特別讓人反感的?吹讲粚Φ牡胤,友情提示下,沒有回應就立刻點到為止,除非涉及到自身核心利益,否則絕不再提,這是有分寸感的表現,也是做人做事的高級智慧。
03
不要輕易泄露心思
這些營銷行業的經歷,讓我發現很多年輕人有這么一個毛病,就是別人對他稍微好一點,立刻就把別人當作知心大哥大姐,什么話都和人家說,自己什么秘密都和人家說。這個問題實際上很嚴重,非常不好,是沒有分寸感的體現。不輕易泄露心思,也是點到為止的體現。
因為這些示好,一大部分是因為禮貌,也有一小部分是帶著一些別有用心的。對于禮貌的這些人,他們實際上并不在意你的想法和你的喜怒哀樂,整天把自己雞毛蒜皮的苦水倒給別人,會讓人感覺很煩,讓人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沒有分寸感,不懂得保持距離。
而對那些別有用心的人,他們倒是很愿意聽你的秘密和不滿,但是永遠記住,這些人都是有目的的,要不就是為了方便未來掌控你,要不就是為了把你當作一把刀對付一些人,反正無論是哪種,你的結局都不會好。
所以,進入職場的年輕人,要學會點到為止,學會有分寸感,自己的心思、自己的喜怒哀樂輕易不對任何人說,保持適當的距離,不卑不亢,不討好不得罪,這樣才能讓領導和同事認為你是一個踏實值得培養的年輕人。
懂得分寸感,懂得點到為止的人,情商都非常得高。當今社會,情商在職場中的作用已經慢慢超越了智商。畢竟智商決定走多快,情商才能決定走多穩。
職場闖蕩的我們,一定要學會這種高級的智慧,鍛煉自己心性,不會就學,在學好之前,閉上嘴冷靜觀察,不到萬不得已,絕對不發表自己的觀點,不說讓人下不來臺的話。
只有這樣,才能在殘酷的職場中,為自己求得一線機遇。
|